如何可行的保護自己就是「備戰」,我們做的一切努力,不管是國防改革、民間準備,都是希望能夠避戰。
Photo Credit: 中華鳥會 參考資料 Taiwans Breeding Bird Survey reveals very few declining species. Ecological Indicators 本文經環境資訊中心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隱形鳥類殺手:「野鳥撞玻璃回報」臉書社團揭露不容忽視的「窗殺」問題 鳥類的確是從恐龍演化而來——事實上,鳥類根本就是恐龍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他預告,目前已在國家公園內嘗試建立兩棲類指標,未來將擴及高山鳥類、台灣獼猴、日行性猛禽等生物類群。
林大利指出,粉紅鸚嘴、鉛色水鶇、白頭翁、麻雀、棕背伯勞及大卷尾等六種鳥類,一旦數量再減少就將列入顯著減少名單,這些鳥類常棲息於草生地和溪流,多為肉食性鳥類。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說,減少原因有待分析,不過可能與農地人為干擾及商業獵捕有關。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林大利指出,以往必須耗費4至5年才能成功完成某特定樣點鳥類監測,公民科學家參與協助能大大提升蒐集監測數據的效率。研究論文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生態指標》(Ecological Indicators)。
「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是由特生中心、台灣大學及中華鳥會共同推動的公民科學計畫,自2009年起每年號召全台鳥友定期定點調查鳥類,長期監測族群數量變動趨勢,十年來累積23.7萬筆資料。而有繁衍需求的鳥類是要求嚴格的敏感物種,一旦環境異常就會馬上離開,可精準反映環境現況。再次證明「忌諱」與「詈罵」間的相對關係。
至於「鬼」作為人死後的存在,在部分情況下帶有貶義,粵語人士慣以「鬼」作為詈稱。」9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年幼時不講孝悌,長大時又沒有可說的成就,那麼此人到老時便是禍害。粵語的忌諱與日常語言的使用存有矛盾。「死開」是粗俗地叫人「走開」。
263首三類的背後全是語言忌諱,「借鬼妖、死人罵人」即為「鬼神類」、「生死類」忌諱。正解釋為何粵語人士忌諱「死」與「鬼」的同時,又會常提及二字。
「鬼」字詈罵語 梁楚琪指出,由「鬼」字組成的詈罵語有以下例: 爛賭鬼(形容有賭癮的嗜賭如命的人)、缺德鬼(形容缺德的人)、孤寒鬼(形容吝嗇的人)、冇膽鬼(形容膽小的人)、豬油鬼(形容做事慢吞吞的人)、走鬼(到處走動的小販)、嘩鬼(吵鬧的人)、衰鬼(壞人)、傻鬼(傻傻的人)11 詈罵語的目的在於為聽者帶來傷害,正因為「死亡」作為最為粵語人士忌諱,當人們以「死」咒罵,聽者自然產生不悅及恐懼。收錄 47 個有「鬼」字的俗語,如:「鬼打鬼」、「鬼死咁……」。7而更為粗俗、惡毒的詈罵有「仆街死」及由之簡化的「仆街」。語言忌諱與社會互動關係——圖像化框架(節錄) 因此,某語言使用者對某事物有所忌諱同時,語言使用者很有可能會以該些事物組成「詈罵語」。
14 「吊靴鬼」的表層意思是吊在他人鞋上的鬼,當未被人發現時,會快速躲開人的視線。16 「鬼打鬼」的表層意思是指兩隻鬼打架,而深層意思是「同類打同類」,即「內哄」。1但同一時間,粵語中經常用到「鬼」及「死」字。此字原為黑道用語,指人橫屍街頭並無人收屍。
如Eliecer Crespo-Fernández所言:「委婉語的主要功能在於減低及避免交流中潛在衝突,有利交流及維持人際關係保留至今的廟神有北帝、黃大仙、天后、洪聖、魯班、關公、土地公等。
要得到神靈庇護,先決條件是避免觸怒鬼神。11歐陽覺亞、周無忌、饒秉才:《廣州話俗語詞典》(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 年),頁 8。
註: 1原出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如部分港人在「盂蘭節」為鬼魂「燒衣」(被認為可在陰間用到的錢財及物品)及舉辦「神功戲」。根據香港風水師蔡偉雄的統計,現時仍有百分之四十的發展商會徵詢風水師意見,從而設計樓盤項目,期望項目平安吉祥。4新假期編輯部:〈拜月老求姻緣。因此,粵語語言忌諱的形成、發展及保存正源自粵文化對不確定事物的取態、禮儀慣性及人為規範。《京本通俗小說》 2危丁明:〈香港地區傳統信仰與宗教的世俗化:從廟宇開始〉轉引,《世界宗教研究》第 1c 期(2013 年),頁 50。
香港醫院某些病房不設與「死」字近音的「四」號房床。5如前文提及「通勝」原名為「通書」,因忌諱「書」(音:「輸」)而用「勝」字代替 6馮婥瑤:〈《通勝》解碼:這是一本「預言書」?〉,《明報周刊》,2021 年 2 月 9 日。
行船人士避免遇上「危險」,故把與「危」音近的「桅(ngai4) 杆」讀成「桅(wai4)杆」,背後的心理機制正是怕因為說了「危」音便會帶來「危險」,從而「避凶」。原因是不想病人看到「四」而聯想到「死亡」。
4「盂蘭節」忌在街上提及「鬼」字,亦禁止吃路邊用作供奉鬼的祭品。妾亦聞外面人言籍籍,歸怨相公。
收錄於 Donald Sturgeon 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16 年),最後瀏覽日期 2021 年 8 月 30 日,連結: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346403 9馬修.基岡:〈香港:現代化都市日常生活中的迷信面面觀〉,《英國廣播公司》,2021 年 1 月 14 日。3危丁明:〈香港地區傳統信仰與宗教的世俗化:從廟宇開始〉,《世界宗教研究》第 1c 期(2013 年),頁 50。如因想到長者年事已高,很有可能對死亡有所忌諱,會避免在他們面前提及「死」及「鬼」的話題。10丁邦新:〈粵語中一些避諱的詞彙〉,《漢語研究的新貌:方言、語法與文獻—獻給余靄芹教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6 年),頁 25。
「語言及行為忌諱而惹來自然或神靈懲罰及不幸」反映粵語人士正正相信語言和行為與風險及「吉凶」間有密切關係。香港的法律主要規範「粗俗用語」或涉及「黑道術語」的語言忌諱 15,觸犯其他語言忌諱並不違法。
3 隨著社會發展、行業多樣化及西方宗教的傳入,信仰色彩更趨多樣及濃厚。8 簡單而言,風水是透過安排建築物(包括住宅及葬地)、物件的位置來達至趨利避害。
研究興趣包括粵語的忌諱與委婉、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學與教及辯論教學。1基於此原則,人們傾向相信鬼神、靈界,並希望得到庇佑,亦會「嚴守忌諱」免招損失。
〉,《新假期》,2021 年 12 月 6 日。部分語言使用者想到該字或其近音字有「不吉利」的意思,為求「避凶」就會選擇不說,或以「委婉字」取代。反過來說,透過避免某些行為及說話來避免開罪神靈,或避免從天文及自然界中遭遇不幸,即「忌事忌話」來「避凶」。因此,漸漸又發展出不同的規範與忌諱。
黃大仙祠拜月老流程 禁忌與迷思大解答。如《通書》本來是記錄星宿五行及推算運程的書籍。
7訪問錄音,參考附錄「婚禮統籌界別訪問」 8郭璞:《葬書》。除指定神靈為對象的宗教崇拜外,香港還保留「通勝」5 及「風水」的傳統。
2 人們祈求出海平安,有所收獲,故出海前後會到天后廟還恩和繼續祈求神靈賜福。文:王晉熙(現職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學校發展主任,香港都會大學粵語辯論隊顧問(兼任)。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