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地區,世界排名次高的是北京大學,世界排名第17。
昨天的論壇上,國際媒體人也分析新聞業如何實現永續發展。近千名來自全球57國、500多家新聞機構的媒體人與學者前天起齊聚台北,參與2023世界新聞媒體年會(World News Media Congress),從AI科技創新等角度,探討新聞未來,是台灣歷來規模最大的國際媒體盛會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部分民主國家也出現干擾資訊的現象,有政府官員攻擊、貶低專家、學者,試圖影響專業人士的判斷。昨天的論壇上,國際媒體人也分析新聞業如何實現永續發展。新聞來源 疫情危機AI浪潮當前 國際媒體人探討生存之道(中央社) 延伸閱讀 韓國首位AI主播亮相,人工智慧可以完全取代真人主播了嗎? 生成式AI快速產出內容真假難辨,缺乏查核機制恐助長新一代內容農場 川普被捕、普亭入獄?專家警告:AI生成圖像恐助長假新聞氾濫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他說表示,ChatGPT目前的語料庫大量參考上百家媒體的報導,有些內容比較極端,ChatGPT的語彙也可能偏差,太快使用AI寫報導不見得是好事。
他也說,媒體應創造多元化的收入,不仰賴單一收入來源,可透過辦活動、多角化行銷的方式拓展經營。針對AI如何影響資訊傳播,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總編輯華姆斯利(David Walmsley)説,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科技發展能協助產製新聞內容,未來的發展也很值得關注。截至目前為止,尚沒有任何庇護尋求者被送到盧安達。
作為交換,被送抵盧安達的難民,將無法再次前往英國。英國在為「盧安達庇護計畫」進行辯護時,舉了澳洲的離岸移民政策作為案例,用以說明自身計畫的正當性。上訴法院認為盧安達對庇護申請者而言,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國家。第一批要送到非洲大陸的非法移民,原先預定在2022年6月啟程,但歐洲人權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在最後一刻以法律行動阻止了「盧安達庇護計畫」的執行,並將計畫送進法院。
澳洲將來自中東、南亞,以及東南亞的難民,安置在鄰國巴布亞紐幾內亞,以及諾魯的離岸拘留中心。然而後有對判決不滿者,將案件上訴至上訴法院。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綜合《紐約時報》,以及3篇《BBC》的報導,英格蘭及威爾斯上訴法院(Court of Appeal of England and Wales)於昨(29)日,推翻高等法院(High Court)去(2022)年12月的判決。高等法院認為雖然有部分移民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但整個計畫在法律上的合法的,英國政府在選擇盧安達作為合作國家時,也採取了合理的行動。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也曾承諾會阻止來自海上的移民船,而這樣強硬的移民政策,也是他的施政要點之一。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保守黨移民政策受挑戰,蘇納克:上訴最高法院 英國保守黨向來在難民議題上,採取較強硬的態度,主張減少來到英國的庇護申請者,甚至是驅逐難民。保守黨也一直努力遏止搭乘小船,從法國來到英國的非法移民。不少難民在拘留中心一待就是好幾年,沒有機會踏上澳洲的土地,更別提獲得難民庇護資格。
新聞來源 Court Rejects U.K. Plan to Fly Asylum Seekers to Rwanda as Unlawful(New York Times) What is the UKs plan to send asylum seekers to Rwanda?(BBC) Rwanda Events of 2021(Human Rights Watch) Rwanda asylum flight cancelled after legal action(BBC) Rwanda migrant plan is lawful, High Court rules(BBC) 延伸閱讀 英國法院裁定「將尋求庇護者送至盧安達」合法,盧安達政府與人民為何舉雙手贊成? 丹麥、英國與盧安達洽談「移民轉送、庇護外包」,歐盟與人權團體批「不負責任也不道德」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上訴法院認為盧安達對庇護申請者而言,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國家。
為了因應不斷增加的非法移民數量,英國政府於去(2022)年4月宣布「盧安達庇護計畫」,目的在把從法國偷渡至英國尋求庇護的非法移民,以包機的方式,飛越6500公里,將移民交由盧安達安置。盧安達庇護計畫 2022年,有超過4萬5700人,從法國搭船,抵達英國尋求庇護。
難民慈善機構Care4Calais的執行長史密斯(Steve Smith)表示,在上訴法院的判決後,政府是時候放棄殘酷的「盧安達庇護計畫」,以及任何相關的替代方案了。作為交換,被送抵盧安達的難民,將無法再次前往英國。高等法院與上訴法院的不同見解 倫敦高等法院於2022年12月,裁定「盧安達庇護計畫」合法,並沒有違反《聯合國難民公約》或是人權法。盧安達方面則表示,「盧安達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並對英國上訴法院的判決結果表示不認同。《紐約時報》指出,判決結果對執政的保守黨,產生了重大的政治影響。綜合《紐約時報》,以及3篇《BBC》的報導,英格蘭及威爾斯上訴法院(Court of Appeal of England and Wales)於昨(29)日,推翻高等法院(High Court)去(2022)年12月的判決。
上訴法院認定盧安達不是一個安全的國家,有許多違反人權的紀錄,不應將尋求英國庇護的非法移民包機送至該國,因此判英國政府的「盧安達庇護計畫」(Rwanda asylum plan)違法。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也曾承諾會阻止來自海上的移民船,而這樣強硬的移民政策,也是他的施政要點之一。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然而後有對判決不滿者,將案件上訴至上訴法院。
截至目前為止,尚沒有任何庇護尋求者被送到盧安達。英國在為「盧安達庇護計畫」進行辯護時,舉了澳洲的離岸移民政策作為案例,用以說明自身計畫的正當性。
保守黨也一直努力遏止搭乘小船,從法國來到英國的非法移民。蘇納克在昨日判決出爐後不久,便宣布政府將向最高法院進行上訴,以主張盧安達是安全的,而政府的庇護計畫也是合法且可行的。不少難民在拘留中心一待就是好幾年,沒有機會踏上澳洲的土地,更別提獲得難民庇護資格。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保守黨移民政策受挑戰,蘇納克:上訴最高法院 英國保守黨向來在難民議題上,採取較強硬的態度,主張減少來到英國的庇護申請者,甚至是驅逐難民。新聞來源 Court Rejects U.K. Plan to Fly Asylum Seekers to Rwanda as Unlawful(New York Times) What is the UKs plan to send asylum seekers to Rwanda?(BBC) Rwanda Events of 2021(Human Rights Watch) Rwanda asylum flight cancelled after legal action(BBC) Rwanda migrant plan is lawful, High Court rules(BBC) 延伸閱讀 英國法院裁定「將尋求庇護者送至盧安達」合法,盧安達政府與人民為何舉雙手贊成? 丹麥、英國與盧安達洽談「移民轉送、庇護外包」,歐盟與人權團體批「不負責任也不道德」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抵達盧安達的移民有機會以難民的身份,留在盧安達,或是到其他「安全的第三國」尋求庇護。高等法院認為雖然有部分移民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但整個計畫在法律上的合法的,英國政府在選擇盧安達作為合作國家時,也採取了合理的行動。
第一批要送到非洲大陸的非法移民,原先預定在2022年6月啟程,但歐洲人權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在最後一刻以法律行動阻止了「盧安達庇護計畫」的執行,並將計畫送進法院。澳洲將來自中東、南亞,以及東南亞的難民,安置在鄰國巴布亞紐幾內亞,以及諾魯的離岸拘留中心
至於在形式上,阿比查邦則是致敬布魯斯的實驗錄像,模仿層疊的老式幻燈片,彷彿與記憶的幽魂偶遇,過渡至生死交錯的邊界——「幽魂」、「自然」、「時間」、「空間」、「記憶」等母題,也一直是阿比查邦所著迷的創作母題。」 策展人簡正怡則說:「許多人並不知道,北美館擁有許多高品質且非常重要的錄像、錄像裝置作品的典藏,這些作品不常有機會對外呈現,因此我們也在思考,是否有機會通過有意義的、主題式的策展,將其串連,也展出國內外重量級的藝術創作者的作品,讓大家有機會走進影像藝術的迷人世界。」 例如,當代影壇最具代表性的泰國知名導演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的作品《致布魯斯》,除了是向實驗電影先驅及好友布魯斯貝利(Bruce Baillie, 1931-2020)致敬之外,內容也同時紀錄阿比查邦感染Covid-19之際的痊癒過程,影像以第一人稱視角,行走於寧靜無垠的森林,生機盎然的自然環境及潺潺流水,與藝術家時而咳嗽的聲音形成對比。如果將藝術作品分成平面(2D)和立體(3D),時基媒體藝術則是將時間,也就是播放長度(duration)視作第四個維度。
雖然是以影像為主,但其內涵跟類型涵蓋了非常多的不同手法。」 事實上,北美館自1998年開始購藏新媒體、錄像藝術(時基媒體藝術),迄今也蒐購了80餘件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而在博物館具備的典藏功能,北美館也指出,館內除了制訂數位典藏規格與策略之外,也諮詢國際專家建立維護機制,並持續關注庫房典藏的登錄邏輯,嘗試以妥善的管理方法,延續時基媒體藝術的收藏脈絡。
泛指使用膠捲、錄像、錄音、投影和電腦元素的作品,具備載體(information carrier)、回播器(playback machine)及播放機制(display mechanism)等特性。策展人簡正怡也補充:「就策展來說,森林這個意象,在展覽之中比較像是一則隱喻,包含多重性——文學、心理學、人類學的意喻,也包含人們體驗、參觀時基藝術的展品,具有的感官、身體的想像。
而《無垠之森》呈現非常幽微又代入像森林之中作為隱喻的表現,也因此,展覽名稱就把森林的意象帶出。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補充:「很高興《無垠之森》能由北美館展覽組的助理研究員簡正怡策劃,這也是北美館一直持續希望透過機構自己的策展人,去研究跟策劃主題性的展覽。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